LCD工作原理揭秘
了解液晶顾名思义,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就是使用了“液晶”(Liquid Crystal)作为材料的显示器,那什么是液晶呢?其实,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当被加热时,它会呈现透明的液态,而冷却的时候又会结晶成混乱的固态,液晶是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液晶按照分子结构排列的不同分为三种:类似粘土状的Smectic液晶、类似细火柴棒的Nematic液晶、类似胆固醇状的Cholestic液晶。这三种液晶的物理特性都不尽相同,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是第二类的Nematic液晶,分子都是长棒状的,在自然状态下,这些长棒状的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掌握液晶的许多其他性质:当向液晶通电时,液晶体分子排列得井然有序,可以使光线容易通过;而不通电时,液晶分子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通电与不通电就可以让液晶像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过。这种可以控制光线的两种状态是液晶显示器形成图像的前提条件,当然,还需要配合一定的结构才可以实现光线向图像转换,我们先来看看最原始的单色液晶显示器。 液晶通光原理液晶显示器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但从原理来看,基本上是相似的,现在我们就举例说明一下。TN(扭曲向列型)单色液晶显示器的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结构就好像一块“三明治”。我们重点来看一下中间层,也就是液晶层,液晶并不是简单地灌入其中,而是灌入两个内部有沟槽的夹层,这两个有沟槽的夹层主要是让液晶分子可以整齐地排列好,因为如果排列不整齐的话,光线是不能顺利地通过液晶部分的。为了达到整齐排列的效果,这些槽制作得非常精细,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槽非常平行,所以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这两个夹层我们通常称为上下夹层,上下夹层中都是排列整齐的液晶分子,只是排列方向有所不同,上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上部沟槽的方向来排列,而下部夹层的液晶分子按照下部沟槽的方向排列。在生产过程中,上下沟槽呈十字交错(垂直90度),即上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横向的,下层的液晶分子排列是纵向的,这样就造成了位于上下夹层之间的液晶分子接近上层的就呈横向排列,接近下层的则呈纵向排列。如果从整体来看,液晶分子的排列就像螺旋形的扭转排列,而扭转的关键地方正是夹层之间的分子。而夹层中设置了一个关键的设备,叫做极化滤光片,这两块滤光片的排列和透光角度与上下夹层的沟槽排列相同,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光线从上向下照射时,通常只有一个角度的光线能够穿透下来,通过上滤光片导入上部夹层的沟槽中,再通过液晶分子扭转排列的通路从下滤光片穿出,形成一个完整的光线穿透途径。而一旦通过电极给这些液晶分子加电之后,由于受到外界电压的影响,液晶分子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排列,而变成竖立的状态,这样光线就无法通过,结果在显示屏上出现黑色。这样会形成透光时(即不加电时)为白、不透光时(加电时)为黑,字符就可以显示在屏幕上了,这便是最简单的显示原理。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加电时设置为不透光呢?因为在通常状态下显示器都是亮着的,所以设置加电时不透光更节约能源。液晶显示器是如何工作的?1.普通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现在,我们知道了液晶的通光原理,但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同时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在这里,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偏振过滤层(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夹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水晶液滴的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而这些像素可以是亮的,也可以是不亮的,大量排列整齐的像素中亮与不亮便形成了单色的图像。此资料共3页,您当前位置是在第1页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