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电显象管检测与常见故障修复
8 ]' q$ m, u% F0 \8 D2 k
U" o7 p: O( I; C& v9 [ 上门服务时万一碰到显象管故障,是每个服务人员的棘手之事。第一是很难对用户解释,第二是更换显象管的危险性、服务及时性和被用户投诉的潜在性等都不容忽视。根据本人的经验和一些零星资料,总结了一套针对显象管检测和故障的应急修理措施,供大家参考探讨。
3 p: c# k+ I) j) D+ }+ ~+ b0 }一、外表观察。显象管有无机械损伤,玻壳破裂,管尾外伤,附件异常(偏转焦糊、机械伤等)。 1 m# c% M$ ?# J4 s4 y U7 D
二、通电观察。确认外表无损伤的情况下可通电检查:各极间有无拉火、冒紫光现象。显象管要正常工作必须依靠各电路向其提供必要的正常工作电压。如偏离了正常电压,就会表现出种种故障现象。测量电压时除了阳极高压外,皆可在管座上直接测量。测阳极高压时必须使用高压测量棒,禁止使用普通试点笔。检测时不要让电子束集中到屏幕上某一点或某一线,以免烧伤荧光粉,造成屏幕上出现黑线或黑斑。
( f! I' I, N1 A2 Q三、不可修复性故障。灯丝断:通电灯丝不亮,灯丝电阻值无穷大。高压断极:高压加不上,无光栅。聚焦极断:图像模糊。阴极断:无相对应的颜色。栅极断:亮度高而且失控,并伴有回扫线。荫罩板变形,局部色纯不良或图像变形。. 9 J: E8 D* G# s9 I" P; q, J
四、有可能修复性故障。
- N4 q) r+ X9 t& o U6 l1、阴极与灯丝碰极:如灯丝与某一阴极相碰,对应枪的电位将明显下降,测其阻值接近于零,但有的故障需开机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这时候应迅速拔下尾板测其阻值。由于阴极电位会下降,碰极的相应电子束流大,屏幕上会出现碰极的相应阴极的单色高亮度回扫线。修复时,可用一个次级6伏、初级220伏的小变压器单独给灯丝供电(断开原灯丝电路),或者用绝缘好的单芯塑料导线在行变的磁芯上绕3~4匝,并视情况串入一个1.5~4Ω/3~5W限流电阻,然后接到灯丝电极上。测量灯丝电压,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匝数(增加电压)或减少匝数(降低电压)。其次的办法是用一个150Uf/400V的电解电容,充电后用正负极反复碰触相连极,到击开为止。注:本人使用单独供电法至今修复十余台,最长使用一年有余,至今良好。 ' J5 L6 ]+ l- d: b
2、栅极和阴极碰极:栅极和阴极相碰时,显象管失去负偏压,发射电流增大,出现失控的高亮度,并伴有相对应的色彩,其电阻值接近为零,修复时可采用电容电击法。对加热后出现故障的,可拔下管座为灯丝加上额定电压,同时用万用表监测栅?阴极电阻,阻值会由无穷大变为数十欧姆。在灯丝供电不断开的情况下采用电击法,如数次无效,那只有换管。 . t! l% L$ M3 Y4 k' w
3、栅极和加速极碰极:故障为亮度明显变暗,修复时亦可采用电击法。 2 Y* {8 ]0 \0 H! {, f5 ~6 W. W
4、内部打火:可适当降低打火极的电压,并调整有关电路参数(需注意整体性能和安全性)。其极间打火多为高压极、加速极、聚焦极之间的放电所引起的,判断时可逐一断开各电极,当断开一极故障消除时,即可判定该极便是故障极。
' P) Y( q0 V, ]' E4 i( x5、显象管衰老:其现象为图像暗淡,清晰度差,或因某一枪老化而底色变差,白平衡无法调整等等。在故障判断时,先给灯丝加上额定电压,用万用表1K档测量栅-阴极电阻,红表笔接阴极,黑表笔接栅极。一般新管在一千欧以下,若为几十千欧,表明其发射能力减弱,有衰老的迹象;若大于一百千欧,则显象管已明显衰老,而且阻值越大衰老越严重。其三个阴极要分别测试,阻值差别越小越好。也可用万用表的电流档测量阴极电流,把亮度调到最大,将万用表串入阴极回路,如果电流在0.3mA以下(正常在0.6~1mA),表明其已经衰老。电流值越小显象管越衰老。修复时可采用电压激活法,把灯丝电压加到10伏,并在栅极上加正五伏电压,持续五分钟左右,将电路复原。若未把故障排除,可重复数次。也可将灯丝电压升到12伏,栅极电压升到10伏,但为防止灯丝烧断,可在回路中串一只2Ω/2W左右的电阻。
% f! z! |. C% H2 C另外,有的故障机测尾板各路电压均正常,但显示不正常,有可能是显象管管脚氧化引起,请清理后再试机。 Q& I/ f: W o! `4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