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电常因元件接触不良而产生故障,此类故障的特点是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如开机后有时不工作;图像、伴音或彩色时有时无、光栅忽明忽暗、忽大忽小等。故障出现时,有时拍拍机壳或振动电路板可以暂时排除,有时要工作一段时间机器发热以后才出现,实际维修中的点滴经验归纳如下。& S; ^, Q$ s" I: I5 M& \1 j" ~
8 C, S5 R" Z" j3 b4 N# z9 N+ E( n 1.故障易发生于功率较大,发热较严重的元件,如降压、限流、保护电阻、整流二极管等。这些元件常用于电源、行扫描电路中,检修时往往在不通电情况下轻轻摇动可疑元件,发现松动即可找到故障点。 假如这样不能发现故障,可在通电后,用绝缘物轻轻摇动可疑元件或轻击电路板,同时仔细观察现象与可疑点。或在光线暗处通电开机后稍微抖动板子,注意观察有无打火迹象。. ?: B- Z7 l3 d6 z8 A0 ?8 \
. j9 h; e( q) D0 J- Z" j6 n
2.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范围,在故障点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应该对故障范围内的焊点普遍进行仔仔细细的补焊。这种范围有些比较小、有些则比较大,例如,对于垂直一条亮线的故障.一般产生于行偏转线圈有关电路的小范围中,对该电路元件补焊即可。在范围较大情况下,该范围内所有元件甚至是集成电路的引脚都有可能是故障点,则应全面补焊。
! @, [% d* h5 t: t) ?: j3 q" Y# v. \6 z( W b" F8 _% @0 w
3.在路测量电阻、电压或者电流等参数,根据所测数值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找出故障点或故障范围。有一些故障点比较隐蔽、特殊,根据上述方法分析并补焊后,故障仍未排除,则应在路测量电参数,对比工作正常与不正常时的值,分析不正常数值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故障点。
" H% W5 \6 I; C c6 j
' T, d# x8 e c' A 4.在确定了接触不良产生的具体元件引脚时.应尽可能将该元件从电路板上取下,将引脚刮干净,“吃”上锡后再焊回电路板。如不这样处理,引脚上的氧化层未除去,补焊是不可靠的,故障以后仍可能发生。
! x! `! u! U* [) L( i& ]1 s
# G2 P- }0 Q$ l7 r' @- a# P1 m 需要指出一点的是,故障时有时无,并非全由焊点或接插件接触不良造成,有时是由于相关元件或集成电路本身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路或拆下可疑元件测量才能确定,确定后只有更换有故障的部件才能解决问题。8 K$ s# e; y# ?, X/ J; J- ]3 u
, i4 }% t+ N/ k# I' r;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