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为信息技术构建产业平台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材料产业搭建了广阔的市场平台。据有关统计,2003年我国玻璃纤维总产量近45万吨,比上年增长20%以上。在快速增长的需求中,电子与通讯领域尤为明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高技术含量的电子级玻璃纤维产业。 印制电路板。2003年全球微型计算机数量已超过15亿台,而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印制电路板的基础材料就是电子级玻璃纤维。全球微型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刺激了玻璃纤维业的快速增长,全球此方面的消费年递增速度高达15%。我国虽然缺乏玻璃纤维在此领域的具体增长数字,不过下面的一组数据同样可说明问题:2003年我国计算机市场增长了15.4%,其中微型计算机市场销售量为1294.8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市场销售额为9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预计2004~2008年我国微型计算机市场销量和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会保持在20%以上,因此我国用于印制电路板的电子级玻璃纤维需求巨大。 数据传输线。采用玻璃纤维作工业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线,其强大的传输能力令人叹服。一根玻璃纤维光缆可以同时传输若干信号,还能抗电磁干扰,尤为可贵的是保密性好。日本的窗上通公司和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已率先将玻璃纤维光缆用于工业电子计算机,其技术经济指标大大超过微波电路和载波电路。据悉我国也已展开计算机数据玻璃纤维传输线方面的有关技术攻关工作,届时有望再形成一个玻璃纤维消费的大市场。 玻纤布基覆铜板。电绝缘用层压布是我国玻璃纤维早期主要产品。无碱玻璃纤维吸湿率高,且与树脂结合后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这些优异的特性使其逐步取代棉麻、丝绸织物及绝缘纸等成为绝缘材料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而随着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层压板新秀——玻纤布基覆铜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通讯设备及仪器仪表等电子产品上。据最新统计,我国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产能已达4.5亿米/年以上,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中1990年投产的国内首次全套引进生产线的产能已达8500万米/年,1997年投产的上海博舍与中国华原合作上海青浦工厂生产能力达6[1] 此资料共5页,您当前位置是在第1页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