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美丽的网站-英华家电维修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9 06:2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海钢管公司综合办公大楼中央空调系统,主机选用上海开利公司生产的 30HR-225 型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循环均采用有 301113 中间水箱的开式循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转正常,总体性能良好。但是,由于该系统总功率达 330kW ,耗电多,运行用度高因此,决定进行节能改造,以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一、耗电高的原因   中央空调系统耗电高的主要原因是水循环方式设计不公道。冷冻、冷却水循环均采用开式循环系统 ( 图 1) ,固然中间水箱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供水,但是,经过 10 层楼的循环水返回地下室水箱后,压力将从 O . 5MPa 下降为 0 ,造成静压损失,下次循环需重新泵送,增加了输出功率。另外, 301113 的冷冻水箱换热面积大,保温措施不当,成冷冻水冷量损失大,增加了冷水机组压缩机的数目。 二、节能改造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决定将开式水循环系统改为闭式水循环系统,不改变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的基本参数。为减少投资,尽可能利用现有管路及设施。改造措施如下 ( 参见图 2) 。   1 .冷冻水循环系统的节能改造 (1) 取消原 30m3 的玻璃钢冷冻水箱,系统的回水直接经水泵加压后进入水循环,以避免静压损失,将冷冻水循环系统改为闭式循环。   (2) 为容纳系统中水在膨胀后所增加的体积,以及稳定系统的压力,增加一套膨胀水箱补水装置,膨胀水箱容积取 400L ,并分别设置用浮球阀控制的自动补水管和由闸阀控制的急速补水管,水箱的自动补水高度为 250ram 。   (3) 为消除系统内的空气,在总供水管和总回水管的最高点分别设置一个 一Ⅱ型 DN15 自动空气排放阀。 冷冻水循环系统中其他管路、阀门、压力表、温度计等均可利用。新增管路及膨胀水箱按设计规范进行保温处理。   (4) 冷冻水泵的改型。冷水机组冷冻水设计额定流量为 120m3 /h ,进水压力为 0 . 5 ~ 0 . 7MPa ,最高冷冻水循环高度为 38m 。根据设计规范,水泵的流量为额定流量的 1 . 1 ~ 1 . 2 倍,扬程为供回水管最不利环路的总水压降的 1 . 1 ~ 1 . 2 倍。通过计算,闭式循环系统水泵所需的扬程很小,水泵所需的功率亦大大减小。经过综合比较,冷冻水泵选用上海凯泉给水工程公司生产的 KQL125-160 立式离心泵,流量 96 ~ 192m3 / h ,扬程 36 ~ 28m ,电机功率 22kW ,最高工作压力 1 . 6MPa ,功率比原水泵减小 22kW 。考虑到维修需要,在管路系统中预置一台同型号的备用泵。 2 .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节能改造   (1) 取消原 30m3 的冷却水箱,使系统的回水直接经水泵加压后进入水循环系统,减少静压损失。   (2) 在冷却塔接水盘上安装一条由浮球阀控制的自动补水管和一条由闸阀控制的急速补水管,以补偿系统的水损失。 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其他管路、阀门、压力表、温度计等均可利用。   (3) 冷却水泵的改型选择。冷水机组冷却水额定流量为 150m3 / h ,设计进水压力 0 . 5 ~ 0 . 7MPa ,冷却水循环最高点为 45m 。通过计算,闭式循环系统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流量、扬程相近,为方便设备检修和备品备件,冷却水泵与冷冻水泵同一型号,其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考虑到维修需要,在系统中设置一台同型号的备用泵。   中央空调水循环方式从开式循环改为闭式循环后,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实践表明,节能改造效果明显:循环水泵的功率减少了 56 % ;冷冻水箱取消后,系统冷量损失减少,冷水机组压缩机均匀启用台数从原来的 4 台减至 3 台,功率消耗减少了 25 %;每月可节电 42720kW · h ,节约电费 3 . 4 万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粤ICP备13038386号|粤ICP备13038386号|美丽的网站-英华家电维修论坛 ( 粤ICP备13038386号 )     站长邮箱 505966338@qq.com

GMT+8, 2025-5-3 05:13 , Processed in 0.1412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